陽氣始於冬至,養生恰逢其時

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就是「冬至」節令。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一陽生,春之先聲也。冬至的到來是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有冬至過冬節習俗。

冬至是一年中天地陰陽氣運轉接關鍵時刻,也是人體內陰陽氣轉接的關鍵。陰盛陽衰,陰極生陽,一陽萌動,養生特別重視冬令進補。冬令進補以冬至為佳,可促進人體陽氣萌生,消耗相對減少,進補後可發揮最大效用,且保存封藏最久。

冬至嚴寒,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等易發作或加重,需要特別警惕,謹防發作,應注意防寒保暖,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菸,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適當進行禦寒鍛鍊,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隨時觀察和注意身體狀況,及時應對。許多宿疾最易在這一時期發作,如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會相應增高,要防患於未然。平時多曬太陽,做些運動,堅持晚間泡腳,適量進補,注意養肝護肝。

在食療進補上,要辨證施補

1)陰虛之人多食補陰食品,如芝麻、糯食、蜂蜜、乳品、蔬菜、水果、魚類等清淡食物。

2)陽虛之人宜多食溫陽食品,如韭菜、狗肉等;氣虛者應食人參、蓮子、山藥、大棗等。

3)血虛者應食荔枝幹、黑木耳、淡水魚、羊肝等。

4)血淤者宜多食桃仁、油菜等。

5)痰濕者多食蘿蔔、紫菜、海蜇、扁豆、白果等。

6)氣鬱者少飲酒,多食佛手、橙、陳皮等。

老年人有動脈硬化問題,血管比較脆,一旦血壓升高,寒冷之季往往易中風。可多吃魚少吃肉,多吃蔬菜和豆腐;多吃含葉酸的食物,以防止中風。可多食大豆、蘑菇等菌類,還有蔬菜中的菠菜、油菜,以及橘子等。

飲食養生食譜:

1、白果青筍燉烏雞

做法:烏雞1只,白果15粒,青筍1根,蔥段、枸杞、生薑適量,鹽、八角少許,烏雞宰殺,去內臟,洗淨,切小塊,將雞塊汆燙,漂淨血水、浮沫。加入白果、青筍、生薑、枸杞及調料,以武火煮沸,轉文火燉1小時,入鹽調味即成。

功效:止咳平喘、補肺益腎、斂肺止帶、縮小便,適於冬季體虛氣喘、腰膝痠軟、夜尿頻數者食用。

2、歸枸首烏燉雞

做法:雞肉300克,首烏、當歸、枸杞各20克,姜、蔥、鹽等調味品適量,雞肉切小塊,與首烏、當歸、枸杞、生薑加水同煮,先用大火,煮沸後改文火,燉煮1小時,加入調味品即成。

功效:溫經活血止痛、強壯潤腸通便,適於血虛之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頭暈目眩,及腹中冷痛、產後虛寒腹痛、創傷疼痛、癰疽瘡瘍、風濕痛,及肝腎不足引起的頭暈耳鳴、失眠健忘、頭髮早白、遺精、帶下等症者。

3、銀耳烏雞湯

做法:銀耳15克,烏雞1只,鹽等調味品適量,銀耳水發,與雞肉加水同煮,武火煮沸,改文火煮半小時,加入調味品即可。

功效:達養陰潤燥、補益氣血之功,適於氣血虧虛、五臟虛損、納少、虛弱頭暈、小便頻數、耳鳴、四肢乏力、身體贏瘦、產後乳少、精少精冷者,或咯血、乾咳、口乾渴、咽干、肺胃陰虛之咳嗽、便秘及吐瀉所致之陰液虧虛者。

4、二米龍眼粥

做法:粟米150克,粳米100克,龍眼肉20克,白糖適量,粳米、粟米淘洗乾淨,入鍋內,加龍眼肉,水適量,先武火煮沸,轉文火煮至粥成,加入白糖攪勻即可。

功效:補心腎、益腰膝、滋陰養腎氣,適於心腎精血不足,心悸,失眠,腰膝痠軟者食用。

5、山藥薏仁大棗粥

做法:粳米100克,薏仁、山藥各50克,大棗10枚,白糖20克,先以小米淘淨、薏仁洗淨泡軟(最好提前浸泡10小時)、山藥去皮切塊,與大棗一起入鍋煮粥,加入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健牌補肺、固腎益精,適於肺虛咳嗽、脾虛洩瀉、腎虛遺精、帶下及小便頻繁者食用。

日間飲食,可多吃山藥以健脾補肺、固腎益精。楚雄民間在安全狀態下烹食附子藥膳、草烏藥膳,甚至滋補壯陽藥膳,都適合冬至養生之理。

冬至節令養生適合養陽氣,若四肢冰冷者,可考慮吃當歸四逆湯,或者以之做成藥膳食用。用乳鴿附片、狗肉附片、羊肉附片煲進補,也是冬至較佳選擇。

只是無論怎麼進補,保持大便通暢是首要指標。大便不暢,腑氣不通,往往邪無去路,切勿進補。外感者,也不能妄補,閉門留寇將損天年。

冬至節令養生,貴在順應時令變化,以保持天人合一,內外陰陽平衡。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講求辨證施養,依中醫藥理論辨證進補,因人因地因時制宜,根據體質偏頗及氣血陰陽盛衰,冬至節令及地域氣候變化和飲食習慣,有針對性地配製藥膳和食療方。可以精神調攝養生,針灸、推拿和按摩保健防病養生,戶外活動達到「動則生陽」,壯陽氣、促健康,延年益壽。

作者:周能漢中醫師

 

延伸閱讀:

喜歡請按讚,或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