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師分享讓運氣變好的方法!

幾乎所有人都有想讓運氣變好、改命造命的需求。在深入溝通和經驗積累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一些共同問題:「精神散漫、價值匱乏、智慧欠缺、自控力不足」。即使年輕有為、事業有成者,也因過於關注績效和商業邏輯,而無法真正靜下心來進行閱讀與思考。

人們滿足於聽說「命是可以改的」這句話,就以為改命已經在進行之中。殊不知絕大多數人在絕大多數時刻,都進入一個潛意識做主導的自動巡航狀態。長時期在思維方式的舒適區域中生活無異於埋下問題的種子,並能在命理中顯示具體的內容與引發時間。

讓運氣變好、改變命運,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是時間管理

人類大腦偏好行動投入能獲得即刻回報,而非在未來獲得更大回報。所以在戰略計畫層面,我們必須要把各類目標寫出來,從長遠角度更理性地設計未來能取得的成績和狀態。但行動決策層面,越是把長遠目標分解成清晰的當下的可執行步驟,越是能讓大腦覺得我們正在為當下做努力,並把每個小的變化和進展都視為立即的回報。

每日的健康生活是從前一日臨近下班時便開始:計畫好晚上要做的事情,並認真去執行,關鍵是安排好重要的節點性的活動,晚上8點多洗澡,這讓9點躺床變得容易,此後看會兒書或聽會兒講座便在10點前自然入眠。

早上5-6點起床:第一件事是打開講座,然後起身拉開窗簾,讓清晨的陽光照射進來。若9點抵達公司上班,若包括路上聽講座的時間,那麼5-9點有至少兩個小時可供閱讀、晨練。

優秀的時間管理能讓每日節約出至少兩小時。單身男性若控制自己思想,時刻保持正念和專注,砍掉毫無意義的閒聊及下載某類資源的時間,平均每天還能節約至少1~2個小時。

在成長過程中,女生心理關難過,男生生理關難過,其實兩者都一樣。當正事一件接一件、正念一個接一個,從不間斷,一直處在平靜、愉悅和上進的狀態時,時間完全不夠用,雜念滋生的機會和縫隙何復存在?

時間管理能在單位時間內更高效地完成更多的事情,並帶來一系列身心和行為的變化:

1)你會越來越難以容忍自己拿出任何二流的思想、表現、選擇和行為。

2)你可以在全職工作下,每年閱讀100本書(或30、50本書,把其它時間分配給配偶、子女,或用於興趣愛好)。

3)你會對自己的目標變得磐石般堅定,做人做事可靠,卻有更多的同理心去理解和幫助他人。

第二步是健康生活

時間管理所節約出來的時間,應首先花在身心健康上,比如學習健身、養生的信息,科學地進行實踐,並不斷嘗試、調整進入每日生活流程中。

比如睡前可以泡上薏米、紅豆,第二日醒來煮粥,根據身體需要,加龍眼、枸杞、黃芪或蓮子等,而製作早餐的過程也可以用藍牙音箱一直聽有聲書或講座。

養一匹百萬元的馬,每餐的食物選擇都有著非常專業的講究,這是任何一位調馬師都會告訴我們的常識。由於我們每個人都比世界上最精良的馬匹都更有價值得多,我們對身體和飲食的重視程度必須高過這種人見人愛的萌物,喂給自己最健康的食材,將身心調節到最佳運轉狀態。

長期保持健康、高效的生活,不僅需要科學的時間管理,還需要強大的自控力/執行力。

自控力如同肌肉一樣,後天鍛鍊可以得到顯著提高,即用新的好習慣取代舊的習慣,並逐漸讓新的好習慣如同行走般自然。

一個簡單的鍛鍊方法便是左手刷牙。科學研究表明,將隨機選擇的人群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的唯一不同是左手刷牙。兩週後,實驗組的成員匯報,開始對外部環境有了更多意識,如有些人開始更關注居家清潔、有些人關注自身穿著的整潔等。

兩個月後,他們對健康、食品、鍛鍊開始有了意識和關注,有的人表示自己主動找時間瞭解健康飲食、食用更多的蔬菜水果,有的人匯報說購買健身卡或健身器材等。可見重複日常生活中的積極而微小的舉措,都能提升自控力、增強大腦的決策帶寬,並換來長期持續的正向影響。

第三步是確定原則和價值

我們絕大多數人被生活的複雜性所迷惑,儘管所面臨的幾乎所有問題都是臨時的,但左右著我們言行決策的往往是眼下的需求或痛點,而非內心深處的價值。當我們能夠如呼吸般自然地用一套核心價值來指導一切言行決策時,便是一種境界,即品德、胸懷、修養、健康、才智、膽識、奉獻、承受等的綜合狀態。

一個人到了中年還沒有什麼境界,只是一個俗人,而人一生能達到多高的境界,取決於他年輕時的見地。見地就是在儘可能的理解紛繁複雜的世界後所形成的價值觀及人生目標,相當於一份標註了路線及目的地的地圖。在追求人生和事業的旅程中,無論多大的干擾和困難都只是核心價值觀的修證過程。

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大量閱讀與思考來理解人類經驗,則可以吸納歷史所總結出的人類智慧,正如朋友所言,當「人們發現歷史能證明樂無常態而知足常樂,發現我們過去對快樂的歷史認知可能是錯的,發現對快感的執著追求可能只會適得其反地導致痛苦,那我們就有可能走向對自己的真正理解,也就有可能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從自然科學和人類歷史中總結出來的核心價值觀具有普世和不變性,而枝葉價值觀則隨著環境和經歷而改變。所以我們還需不斷向內精煉自己的知識和經歷並不斷詢問自己,我們想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投入什麼樣的事業,願意為哪些價值去奮鬥,即使死而無憾?如果我們不想為任何事情付出,那麼我們如何跟那些寧願為此而犧牲的人競爭?

若我們只想過一個普通安逸的生活——在微信、微博上浪費時間,或等待星球大戰的續集,那麼我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捫心自問有沒有給太太帶來更好的情緒陪伴和更豐富的生活體驗?我們有沒有對孩子付出出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帶給他們世上最好的教育?更多的金錢、更多的享樂絕對不會讓人變得更加快樂,如果我們自己都無法體驗到靈魂深處的愉悅,也無法真正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

第四步是拓展視野格局,讓生活和思想變得精緻

精緻的生活不是在高大上的場所發自拍,而是不遺餘力地遵循1%的上升曲線。我喜歡從個體全力以赴的行動中讀出人生的道理。

有這樣一個我關注了好幾年的真實故事:

Dave Brailsford 教練在2010年出任英國自行車國家隊主教練前,極少有英國選手獲得過環法自行車大賽冠軍。畢教練上任後用了一個看似簡單的方法:找出一切有可能改進的地方,作出至少1%的提升,並相信無數小的改善能夠給總體帶來非常可觀的進步。

於是畢教練不僅從營養學、訓練項目、車胎重量、坐墊工程學設計等方面入手,還仔細研究平常容易被忽略的事物:他研究找到最有助睡眠的枕頭,並在比賽期間帶著它們去酒店;找到最好的運動按摩香油;讓運動員們最正確的洗手的方法以避免細菌和感染。

畢教練預計,如果1%的策略能夠徹底實施,英國隊員可以在五年內奪冠。事實證明他的預測錯誤:他們只花了不到三年時間便在2012年環法自行車大賽奪冠。同年奧運會有關自行車的所有項目中,英國隊贏得了8枚金牌(其它國家最高僅為1枚金牌)。英國選手在2013年、2015年、2016年又都獲得了環法自行車大賽冠軍,並在2016年奧運會贏得了6枚金牌。

我們能從中學到的是:我們應該花心思把生活中一切能夠提高的細節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加以完善。比如我們可以購買數個MacBook Pro的充電器,書桌前、沙發邊、臥室裡、客房裡、辦公室裡、隨書包攜帶一個、車後備箱裡備用一個,這樣每天都能節省纏線、放線的時間,長期下來所節約的時間早已超過購買充電器的價值。

可以使用最好的降噪耳機,使進入耳朵的聲音至少降低10個分貝從而保護聽力、集中注意力;在浴缸邊放置高防水的藍牙音箱,使得如廁和洗澡的時間能夠聽講座;還可以不遺餘力地購買、閱讀大量書籍、嘗試有可能提升工作效率的軟件;可以非常善待自己身體,只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絕不碰油炸食品或醃製的魚肉。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儘可能的精緻化,那麼個人的幸福感、成長和事業目標也能更好地完成。

同樣的道理,精緻的思想也不是偶爾聽個講座,或參加線上線下讀書會聽他人的思想總結,而是用更堅實的態度進行系統性的學習和思考。這需要大量的閱讀時間,瞭解心理學、生理學和腦神經學,瞭解並控制自己的狀態和情緒;閱讀關於思維的書籍,彌補人類經驗的漏洞;閱讀歷史、思想史,讓我們能對現實問題和社會思潮有著大格局的思考;關注心靈發展、降服自我意識,並在反思中不斷昇華自己的品格;專業人士應閱讀本行業的書籍,在3-5年內成為行業的頂尖;有志者亦應大量背單詞、訓練英文寫作和公共演講能力。

急功近利的現代社會讓我們總是重視外部方法,比比皆是套路和捷徑。殊不知,沒有多年的內功修為,人生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在佛教修行中,理論學習要超過實修的三倍,因為千百年來無數個案和經驗都表明:理論紮實了,實修一下就能上去。否則實修看似做得再好,境遇一變化,又跌落原點。

也因此,正在經歷人生低谷、急需自信心的年輕人,我會建議他們放低身段,燃燒時間和生命以換取未來更大的空間。我們可以仔細觀察短跑比賽——身體前傾,將重心壓到即將撲倒的邊緣時,燃燒生命地前衝、竭盡全力地拚搏。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稀薄的成與敗的交界地帶,煉鋼中不可或缺的「淬火」的過程。是否能夠挺過這段快速的成長,展示著一個人的格局。在上述比喻中,時間管理便是抓地跑鞋。如果鞋不抓地,一加速就容易打滑摔倒,又談何奔跑?

細讀歷史人物,我們不難看到:一個人努力兩三年,他和別人的差距就像一條裂縫;打拚五年,拉開了距離;拚搏十年,就是天壤之別。可惜很多人二十多歲就停止了奔跑,往後積累的只是工作經驗,而那些在中年兼有品德與成就者,與普通人的根本區別在於他們一直在往前跑,思想境界也一直在進步。跌倒了馬上爬起來,邊跑邊學習、調整,並願意激勵、帶領身邊的人一起朝著更美好的未來愉悅地奔跑。

第五是大量行善,幫助他人,培養境界

在我們眼裡有著人我的分別,可是量子力學的模型告訴我們,在另一個維度的世界裡,萬事萬物是一個整體,量子意識的糾纏態即是因果業力。當我們無條件原諒他人,不求回報地行善,無條件地愛護眾生、幫助眾生時,本質上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真正理解了上篇的量子意識的存在及其旅程後,便不難接受:善良本應是一種自然常態,應是自己生命價值的一部分,如飲水、呼吸一般自然。時至今日,我們沒有必要像《了凡四訓》那樣,拿出一個畫滿格子的本子,行一個善舉就去畫一個圈。

但以下幾件事情,是我們需要刻意去做的:

第一是遇任何事絕不抱怨、絕不動怒、絕不八卦、絕不說人壞話。如果憋著實在難受,通過跑步鍛鍊、看書學習來轉移注意力,但一定要忍住。慢慢地,撐著撐著,心量就大了,再遇到同樣的事情,很輕易的就能做到一笑了之。

第二是在心中原諒自己,原諒他人,對所有人持以真誠的感恩之情。站在更高級的進化角度而言,沒有任何人做錯了任何事情,他只是在已知的方法和視角內做了自己視野範圍內的最好行動。所有的人、所有的逆境都是用來成就我們的。每當我們看到他人的缺點時,都應首先拿放大鏡檢視自身,看到他人優點時,應細緻地拆解每一個言行步驟並努力思考,寫出可執行步驟來讓自己也習得該優點。這是我們必須實證的修為和境界。

第三是自利利他——如果我們真正進入了快速成長的狀態,我們不可避免的一定會帶動身邊的人的共同成長(見上篇,「量子大腦的群體效應」一節)。我們應該不吝惜地分享信息、視角和資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求回報地幫助他人並讓這種漣漪不斷擴散。

道德經有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如果你看過本文後覺得有道理,但行動上卻是可有可無的態度,沒有做出切實可行的改變,你可能只是一個中下士。而當你與伴侶一言不合準備發作時,因為自我覺知而平息怒火,轉而用智慧尋找合適的言行和溝通方法,那麼你便是在提高自控力。長期堅持便是在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其實佛家講:凡聖差別不過是一念之間的轉與未轉、覺與未覺。

來源:toutiao.com

 

延伸閱讀:

喜歡請按讚,或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