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依靠

現代人動輒煩惱叢生,心生憂鬱,以致做出不理性的行為,令家庭痛苦、社會不安。如何打開心門,讓心靈有依靠,並負起人生責任,是現代人最重要的課題。

我們在關懷別人的同時,也要祝福自己,並思考應如何付出?其實知道自己擁有什麼,能夠付出什麼,就是知足的人,也是最富有的人。

現在社會人心之所以不健康,多因為缺乏「自淨其意」。若能自淨其意,世間就不會有太多的苦難,因此首要「律己防非」,自我遵守戒律,預防錯誤的行為,才能將心念停留在最善之處、保持清明。

其次要「止惡防非」,也就是時時提高警覺,不做任何惡行,一旦察覺起心動念有偏差,就須及時停息、守好本分;做到這樣,心就能定,才能靜慮,進而成長智慧,乃至離苦得樂,人生道路就會很開闊。

馬來西亞馬六甲有位奧斯曼先生,由於家境貧窮,妻子生病無力負擔醫藥費,生活陷入困境,經過醫院轉介,找到慈濟。

奧斯曼先生接受援助,不忘感恩圖報。他律己甚嚴,天未亮就起床,兼做好幾份工作,為家計打拚,也做志工發揮良能,如社區巡邏、到學校幫忙,也落實環保,為慈濟做資源回收。

有人建議他:「何不變賣這些回收物,貼補一點家用。」

他說:「已經接受慈濟人很多的愛,我覺得也應該回饋,將環保所得再去幫助別人。」這就是點滴愛心流入大海,可以匯聚成很大的力量,真是人窮志不窮。

他在外奔忙、勤奮地付出,分秒不空過,回到家還將家裡整理得一塵不染;雖然他是虔誠的穆斯林,卻能夠跨越宗教藩籬,自願清掃慈濟馬六甲的佛堂。他表示,這也是一種虔誠禮拜,又可以清淨心靈道場。他懂得善解、善用時間、守志奉道,所以做得非常歡喜,能夠海闊天空。

人人若能心存善念,彼此以善行互助,自然就能互結好緣、歡喜自在;如同天下一家親。

 

延伸閱讀:

喜歡請按讚,或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