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繪畫比賽最醜的一幅畫引人發笑,「無知」媽媽卻讓孩子受益一生

一位學心理學的朋友最近聊起她的育兒經驗,她給我們分享了她兒子讀幼兒園時的一件趣聞,小編覺得頗有意思。

話說他上中班的兒子馬馬有一次參加全幼兒園的繪畫比賽,孩子們的畫還要在家長開放日當天展覽。結果他兒子一幅巨醜無比的畫被不少家長拍下來放到了網絡上,引致一波又一波的哄堂大笑。

說實話,孩子的畫也不是如何荒誕,只是反映了那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畫畫水平,但這麼一幅「誠實」的畫;跟其他小朋友在家長幫助下完成的或漂亮或好看的畫作相比下,孩子的畫才那麼的醜陋不堪,引人發笑。

後來比賽結果出來了,毫無疑問馬馬的畫墊底了,但孩子卻沒有沮喪,為什麼呢?

因為媽媽說了:「說這是出自心靈的畫,那些畫家為什麼能出凡脫俗,就是因為跟別人的不一樣。」

這個媽媽為什麼要讓孩子「出醜」?還得從孩子上小班時開始說起。

馬馬當時上小班,上了差不多一個學期,每次帶回家的作業,老師都要求讓父母跟孩子一起完成。媽媽如此跟孩子折騰了好幾個月後,當媽的發覺越來越不對勁,因為孩子越來越依賴了,如果哪天爸媽不幫忙的話,孩子連碰都不碰一下作業。

再這樣下去,孩子該如何是好?馬馬媽跟丈夫商量後,決定對孩子的作業只動口不動手。

「媽媽,小兔子怎麼畫?」

「你心中的小兔子是怎樣的就怎樣畫!」

「媽媽,你幫我畫嘛,我不會!」

差不多一個學期的「親子合作」已經讓孩子變得「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媽媽也不會!爸爸也不會!我們去找找看如何畫吧!」

媽媽從網上找來了一張兔子的實物圖,孩子在媽媽鼓勵下有模有樣地畫了很久,當孩子抬頭說「畫好了」,白紙上只有一堆亂糟糟的線條。

這怎麼辦呀?難道就這樣交作業?兩夫妻考慮再三後,一團糟的「兔子」就這樣被孩子交給了老師。

沒多久,老師發來短信說:「孩子做作業不認真!」

媽媽說:「其實我的孩子很認真,他這個「小兔子」已經畫了二十分鐘!老師,這是孩子的真實水平,我跟他爸商量好了,以後的作業都讓孩子單獨完成。我們不會再幫忙讓孩子的作業成為藝術品,而是要讓孩子自己成為藝術品。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由笨拙的一個個腳印開始的,沒有誰能天生就把所有事情做好…..」老師啞口無言。

事實證明,馬馬媽沒面子的「犧牲」沒白費。

她的兒子從最初一團亂麻的線條到如今參加全國少兒繪畫比賽了。而那些曾經的跟他同一個班的小朋友呢?他們如今每天畫畫的任務只是為了模仿得更「像」和交作業,甚少有人因為幾年的「親子合作」而對繪畫感興趣。

除此之外,這個媽媽的「無能」還發揮在其他方面:

「媽媽,這個字怎麼念?」

「媽媽也不懂,我們一起去查字典吧!」

「媽媽,1+2等於多少?」

「媽媽也不懂,要不我們拿筷子來比一比看?」

「媽媽,小紅帽為什麼會遇見大灰狼?」

「媽媽也不懂,我們到網上尋找答案吧!」

「媽媽,這個球怎麼拍才能彈得更高?」

「媽媽也不懂,我跟你一起多個角度拍拍看?」

有人說,爸媽的聰明成就了孩子的無能!不少父母以為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孩子就能在父母聰明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

你幫孩子越多,孩子將以更多的「依賴」反饋,不僅扼殺了孩子的自主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還會將孩子養成一個只會單方面接受訊息的「木偶」,而不是一個會自主思考和尋找答案的活人。

從今天起,裝無知爸媽,你的孩子會更優秀!

轉自:Facebook

 

延伸閱讀:

喜歡請按讚,或分享文章